农播办[2007]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黑龙江、海南、广东、云南农垦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黑龙江、陕西林业广播电视学校,黑龙江森林工业广播电视学校,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广东省林业办公室:
现将《2006年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在认真总结2006年工作的基础上提出2007年工作要点。各省级校2006年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要点请于
附件:1. 2006年工作总结
2. 2007年工作要点
农业部农民科技
中心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二○○七年一月十九日
附件1:
2006年工作总结
2006年,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各联合办学单位和各司局的指导、支持下,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部农民科技
中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经济中心工作,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己任,按照农业部农民科技
工作总体安排,突出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能力不断提升,办学渠道和功能进一步拓展,学校内部管理、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贯彻部党组决策部署,抓住
重点,全年农民
工作取得实效
(一)农民科技培训深入开展。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教育的技术、资源和体系优势,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各种内容、多种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一是启动并实施了新型农民
“三进村”行动,大力推进培训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和人才培养进村。召开新型农民
工作研讨会,提出“三进村”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并下发《新型农民
“三进村”培训教师指导手册》,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培训。二是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组织基层教师和农技人员深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制定培训规划,开展培训工作。截止12月底,全国10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联系村中,农广校承担培训任务的有49个。三是积极承担并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要求,认真落实培训计划,目前已有152个县级农广校承担项目实施县的培训任务。全年开展专业农民培训1298301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8072376人次,绿色证书培训招生1129529人,获证836385人。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模扩大。一是配合“阳光工程”的实施,利用广播电视等远程手段开展以权益维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劳动安全和艾滋病防治等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引导性培训,积极承担阳光工程引导性培训项目。二是以就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按照“七个一”培训模式深入开展技能培训。新开发钢筋工、抹灰工、砌筑工等8个工种的培训教材,全年共培训农村劳动力8719646人,转移就业3090192人。三是继续配合全国阳光工程办公室和部科技教育司实施“阳光工程”,做好项目日常管理工作。维护和完善“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网”,牵头组织编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践》,参与筹备阳光工程实施两周年座谈会暨2006年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培训班、全国阳光工程座谈会、六部委阳光工程检查调研等重要会议和活动。
(三)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全面实施。下沉中等学历教育工作重心,将教学班延伸到乡村,在全系统重点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一是积极承担培养任务。按照全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下达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2006年度指导性培训计划的通知》,及时制定印发《2006级统开中等专业及2006年教学日程安排的通知》、《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实施方案》,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招生注册、教学管理、组织实施等方面作出明确要求。二是加强专业建设和教学资源开发。统一开设农村党建、种植、养殖、农村能源开发与利用、现代乡村综合管理等15个专业,新论证动物卫生防疫专业、现代种植技术专业、现代养殖技术专业、农村合作社管理专业等11个专业方向,开发相应的教学媒体资源,设计课程教学包。三是各级农广校积极行动,争取多方支持,落实培养任务,全系统中专学历教育招生超过9万人。四是继续做好中专后继续教育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工作,保证体系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
(四)办学渠道与功能进一步拓展。一是牵头做好农业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协调工作,组织申报932小时、2283个电视节目选题,完成300多集节目的修改任务,及时制作时事课件节目。积极参与策划,配合开展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培训。二是积极推进军地两用人才培养,联合开展农业科技服务边防行活动,在部队基层举办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班,建立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实习基地和“农业科技书屋”,全年在部队开展绿色证书培训2000多人。三是不断扩大职业技能鉴定领域和规模,完成职业技能鉴定人数1.5万多人。四是积极参与动物疫病防控、科技下乡、测土配方施肥、放心农资下乡、生态家园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行动,把农广校工作与农业部各阶段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广泛宣传普及农业科学技术。
二、提升
能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农民
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一)资源开发和媒体传播能力明显增强。全国农广校共制作广播教学节目23196讲,10866小时;电视节目16641集,9821小时;计算机课件5838个。利用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开办栏目,全年共播出节目71278.47小时。中央校共组织开发文字教材56种,引进教材233种,发行文字教材71万册。出版农业实用技术光盘258种,发行VCD光盘90万张。发行《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报》38.4万份、《农民科技培训》杂志36万册、科技入户专刊6万册。继续办好“
”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网”,采编上传农业技术、政策、新闻信息近6000条。
(二)
条件建设稳步推进。以农广校卫星网的建设和开发应用为重点,已建成拥有独立主站和335个接收小站的卫星远程
网络正式投入使用,以教学平台和VOD点播系统为主的互联网站建设基本完成,具备开展远程
、视频会议等多种功能。新建800个农民科技书屋和3418个“大喇叭”广播站,共配送10万片农业科技光盘、13.2万盒录音带。加强对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项目的运行管理,150辆直通车已成为基层农广校进村入户开展培训、活跃田间地头的流动课堂。“中央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中心”大楼建设项目正在积极实施。
(三)调查研究和理论储备取得阶段性成果。组织全国农广校系统耗时近7个月,开展全国农民
基本情况调研,调研范围覆盖31个省区市,涉及135个县、405个乡、1215个村、10935户。在综合汇总调研情况和上报数据基础上,完成《全国农民
基本情况调研报告》,对农民
的现状、问题和发展典型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析和研究。进一步加强农民
理论研究,组织开展《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培养新型农民战略研究》等课题研究,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四)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以校长队伍建设和骨干教师培养为重点,培养开展农民
工作的主力军。继续推进师资库建设,对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师资库建设方案进行了多次论证。组织4个考察团22名农广校教师赴日本、欧洲和澳大利亚考察学习。召开省校校长工作会议,通过集中学习、工作研讨,提高政策水平、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培养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各级农广校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教研活动,注重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五)对外宣传与交流工作不断深化。紧扣农广校工作重点和农民
热点,及时在新华社、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农业信息网等主流媒体策划新闻专题,编发9期《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简报》和6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动态》,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宣传效果。组织参加“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理事会(ICDE)第22届世界大会”、“亚洲开放大学协会(AAOU)第20届年会”、“全球规模减贫行动首发式暨中国论坛”等国际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承担并完成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办事处“大喇叭”案例研究项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有关科普片、宣传片和宣传册的制作发行项目,开通“
英文网站”,全面提升对外交流合作能力。
(六)联合办学机制进一步巩固。筹备召开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领导小组联络员会议,以卫星网络视频直播的形式召开兼职副校长会议,总结回顾“十五”期间办学成果,研究明确“十一五”期间工作重点,促进了联合办学单位对农广校办学优势和特色的了解,增进了联合办学单位间的交流沟通,进一步争取联合办学单位的关心和支持,为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以队伍建设和科学管理为重点,以廉政建设和文明创建为抓手,着力构建文明和谐单位
(一)干部队伍建设力度加大。一是把班子建设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理论武装,注重议大事、抓实事,讲原则、讲团结,坚持民主集中制,分工协作,主动补台,勤奋敬业,作风正派,以过硬的班子带出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二是把理论学习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工作,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党章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以良好的作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习《江泽民文选》等专题,联系农民
实际深入开展理论学习活动。三是把加大培养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选派1名干部参加扶贫挂职锻炼,11名干部到机关司局学习和帮助工作,7名青年骨干深入基层蹲点调研,支持干部职工参加各种业务学习和培训。
(二)内部运行管理机制逐步完善。一是以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目前已形成涵盖综合管理、业务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实现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二是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年初调整机构设置,理顺了处室职能,加强岗位管理,细化了岗位职责,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三是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促进共同进步,将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的同志调整到重要岗位,开展“两优一先”评选表彰,树立身边优秀典型,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断深化。一是以廉政教育为先导,组织全体干部学习党风廉政建设规章制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坚持正反面教育相结合,开展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宣传表彰身边廉洁自律典型,筑牢思想防线。二是以专项工作为重点,围绕业务工作和经营活动,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深化了党风廉政建设。三是以督促检查为抓手,加大对重要部门、关键环节和专项工作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党风廉政建设无疏漏环节。
(四)文明和谐单位建设成效显著。一是以文明创建为契机,按照“重在建设、贵在坚持、务求实效”的原则,持续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全面提升我校精神文明水平。继去年相继获农业部和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后,今年再次被评为农业部2006年度文明单位,并被推荐申报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二是以和谐文化为支撑,依托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组织,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开展农广精神网上大讨论,大力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倡导以艰苦奋斗、廉洁创业为核心的农广精神,着力构建我校核心价值体系。
一年来,农广校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面对农民
的繁重任务,仍有很多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整个体系的办学观念、管理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变化的要求,二是教学资源品种和数量难以满足农民
多元化和大规模的需求,三是整体工作效率、质量和层次还需进一步提升,四是面向市场的改革力度还要加大。
回顾全年工作,我们进一步深化了对新时期农民
规律的认识: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开展工作的重要前提。只有紧紧围绕部党组中心工作,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办好农民满意的
,才能受到农民的欢迎,引起社会的关注,得到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二是科学精神、有效措施是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只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民
工作,把握农民
和人才成长规律,针对农民
特点,丰富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激发农民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才能切实提高
效果。三是优良作风、务实态度是做好工作的必然要求。只有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真心实意服务“三农”,带着一份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扎扎实实开展
,静得下心,沉得下去,务求工作实效,才能做好农民
工作。四是队伍精干、单位和谐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构建一个文明和谐的内部环境,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形成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态势,为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附件2:
2007年工作要点
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入推进的关键一年。抓住机遇做好各项工作,对于全面落实《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十一五”规划》,推进农民
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
2007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和农业部一号文件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这个中心,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民
工作,继续推进农民
“三进村”行动,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大规模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努力提升农民
能力,积极承担农民
项目任务,又多又好又快地培养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加速开展技术推广、科学普及和信息服务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一)扎实推进农民
“三进村”行动。坚持下沉工作重心,紧紧围绕农业部“十大行动”及“做好16件实事”要求,结合农业部阶段性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农广校体系、资源和技术优势,扎实推进培训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人才培养进村,贴近农村、贴近农民,按照农民的意愿和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农民开展
、推广服务、科学普及和信息传播服务。力争农民
“三进村”行动实施县达到300个。
(二)加快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根据中央和农业部一号文件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积极争取办学政策和资金投入,为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进一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科学规划中等职业教育结构,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强化教学管理,开发制作高质量的教学媒体资源和骨干课程教学包,完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和监督评价体系。力争落实10万人培养任务。
积极参与组织实施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利用农广校卫星网,面向全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县及县以下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在现代农业领域开展远程专业知识培训,力争年培训6万人次。
继续稳步推进中专后继续教育,重点抓好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质量监控和政策落实,争取中专后继续教育与高等教育相衔接。进一步探索和加强联办、自考助学和网络教育等类型的合作高等教育,规范教学,提高质量。
(三)大规模开展农民科技培训。一是积极创造条件,扩大承担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任务份额,力争承担的项目村数和培训任务都有较大幅度增加。二是按照绿色证书岗位规范的要求,对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村的基本学员进行系统培训,获证人数达到100万人。三是扩大职业技能鉴定规模,举办1期考评员培训班,职业技能鉴定获证人数达到2万人。四是充分运用广播、电视、卫星网络、互联网络、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等手段,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推广农业技术,传播致富信息,受训农民达到2000万人次。
(四)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一是加大引导性培训力度。积极引导各地开展以权益维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和劳动安全与卫生等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引导性培训,受益农民达到450万人。二是继续做好职业技能培训。打造农广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品牌,推广中央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证书。引导有条件的学校积极承担 “阳光工程”和扶贫开发、移民等部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任务。三是进一步强化管理,特别是承担“阳光工程”任务的学校,要严格执行项目制度,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力争承担“阳光工程”培训任务达到50万人。
(五)加强办学基础条件建设。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投入和项目,加强全国农广校和各级农民科技
中心基础建设,稳定办学机构,改善办学条件。力争在中央(省)、县、村三级农民
平台建设方面有所突破。加快中央农业广播电视中心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项目,新建致富早班车300个农村大喇叭站点、10个媒体教学服务网点和一批卫星小站。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站建设,争取农广校职业技能鉴定站新建项目,指导有关省校实施好“农业高技能人才鉴定体系建设项目”。
(六)加强教学媒体资源建设。加大媒体资源开发力度,办好中央电视台七频道《农广天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栏目,围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开发电视选题450个、广播选题200个,完成电视节目150小时、广播节目480集和100集少数民族广播节目;组织编制“百万中专生计划”新开专业20门课程的教材和部分骨干课程教学包;开发和引进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文字教材160余种;进一步提高“一报一刊”的质量,出版《农民科技培训》杂志农村远教研究增刊2-4期。为去年新建的100个示范村科技书屋补充资料,增加在地方电台、电视台的播出时间,努力建立体系内部媒体资源开发协调互动、共建共享机制,发行光盘150万张,文字教材70余万册,报纸2万份,杂志4-5万份。
(七)加强“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继续推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和完善教师培养机制,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举办1期校长培训班和1期教师培训班,提高校长、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完成10万名兼职教师库建设,聘请教育、培训、推广等机构的专家、技术人员和农村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并向兼职教师颁发由中央农广校统一印制的《教师聘书》;开展教学能手评比,鼓励教师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八)加强新闻宣传与合作交流。充分发挥报刊、网络等宣传窗口作用,围绕农业部和学校重大活动和重点工作,加强与主流媒体的交流与协作,传递办学理念,沟通体系信息,展示教学成果,树立机构、队伍的整体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巩固联合办学机制,加强与各联合办学单位的联系和沟通,争取多方面的支持与合作。继续推进“绿证”进军营,积极参与“农民科学素质行动”,配合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接收站点管理人员培训。加强农村远程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以争取国际项目为重点,推进农广校体系现代远程
能力的建设;加大双边合作的力度,依托业务处室和有条件的基层学校开展技术交流、学术研究和考察学习,吸收和引进国外先进办学理念和经验,使对外交流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九)认真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和督导评估。巩固去年体系大型调研成果,进一步加强对农民
工作及体系发展的调查研究,搭建农民
研究平台,探索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广校远程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各级“中心”功能和职能,积极谋划农民
工作的新思路,出台新举措,为推进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探索建立农业广播电视教育绩效评价体系,组织力量对各级农广校办学条件、培训能力、教学质量、实施手段等开展督导检查和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查、评、建、管结合,切实提高办学能力和水平。
(十)进一步推进学校内部的规范化管理。根据工作需要和事业发展修订原有制度,建立新制度,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加强制度执行和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形成科学、高效、健康的内部运转机制。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创新学习形式,增强政治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通过创建“流动先锋岗”、“标准党支部”和“文明处室”等活动,鼓励干部职工争先创优,岗位成才。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弘扬农广精神,构建核心价值体系。努力营造团结协调、人心向上、健康和谐、勤奋努力的良好氛围。